鄆城壯饃的基本介紹
鄆城壯饃,山東鄆城著名的漢族小吃,橢圓形,長寬約30X15公分左右,皮分4層,面皮肉餡、餡以鮮羊肉為主,也有素餡的,如雞蛋、韭菜等,以蔥、姜、菜蔬、香油等多種祖?zhèn)髯袅蠑嚢瓒伞F樾←溇?,?jīng)過面板面、餡包裝成形后,放在特制工具平底煎盤(鐵制)中進行油煎炸加工,火候和時間要恰到好處,經(jīng)幾次翻動即成。
產(chǎn)品特點
熟后的成品壯饃,色澤金黃,外焦內(nèi)嫩,食之鮮而不膻,香而不膩。
歷史民俗
顧名思義,壯饃,壯者也。有民諺為證“上面烘,下面燒,女人吃了不撒嬌,男爺們吃了好杠腰”。壯饃是干糧中巨無霸,其“味”之香、其“勁”之足,非親口品嘗,難知滋味,真是越嚼越香,越香越嚼,而且香在口里,美在心里。
壯饃在今天已經(jīng)遍布在中原地區(qū),誰也說不清楚到底來自哪里,但公認的是,壯饃是漢人飲食的一部分。
制作方法
其具體做法大致是:
1、先以小麥精粉為原料,涼水和面,需要越瓤越好,這和面很見功夫,面和不好,硬了、太軟了都會直接影響壯饃的口味;
2、肉以牛羊肉,尤以牛腩,即牛的肋下及肚皮間的“花肉”為最佳,細細將其剁成肉泥備用;
3、配料以蔥姜為主,輔以五香料粉。平常農(nóng)家,因了買肉不多的緣故,往往雜以細粉之類趁數(shù),但口味就不大好了;
4、將肉餡和配料加油、鹽順時針攪和均勻備用;
4、做時,先揪成小孩拳頭般大面劑,然后揉成棒槌形,再用面軸軋成長舌狀;
5、將調(diào)好的肉餡用木勺或木片抹上(面與餡成三比二),打勻,兩手扯平,拉成二尺長條,然后從小頭折疊,疊成方塊,兩頭露口處用手壓合,再以面軸軋成長七寸、寬四寸、厚六分的橢圓形;
6、平底鍋上火加適量油,油以植物油、動物油混合為佳,燒熱;
7、將面餅半浸入平底油鍋中邊炸邊翻,炸成絳紅色,撈出,控油(倘若煎炸較多,一般可將鍋略傾斜放置,將面餅先從油較深處放置,逐漸向較淺處翻煎,待推轉(zhuǎn)一圈,正好可出鍋);
8、出鍋之后,以快刀十字切開,上盤。從刀口上看,一層面夾一層肉,面如紙薄,肉如絲絮,里里外外不下十幾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