鴛鴦果的基本介紹
鴛鴦之鄉(xiāng)的屏南縣,出產(chǎn)一種橡子面——鴛鴦果。它是由當(dāng)?shù)厝私小翱嘧怠钡墓嗄竟麑?shí)精制而成,俗稱“苦椎干”。 制作鴛鴦果至少要經(jīng)過十幾道工序。除磨漿可用電器外,其他全用手工。十幾道工序下來,原有的苦味蕩然無存。最后制成薄如銅錢、寸來長的細(xì)條干品。它具有不生蛀蟲,可以保存多年的特點(diǎn)。食用時須將干鴛鴦果在沸水中滾熟悉,放清水里浸漂使之發(fā)秀,瀝水干,加雞汗、蝦仁燔炒,不糊不碎,條條伶俐。若以一把魚腥草,加豬骨湯清燜鴛鴦果,食之不僅清爽可口,而且還能解除痔瘡發(fā)作之苦。
歷史民俗
相傳在一二百年前的饑荒年代,周寧農(nóng)村群眾發(fā)現(xiàn)“苦椎”的果實(shí)可食用,內(nèi)含豐富的淀粉,于是就學(xué)會了加工方法。直至今天,周寧許多農(nóng)村群眾都還有采收加工鴛鴦果的傳統(tǒng)。大力提倡天然、無污染的綠色食品,鴛鴦果屬純天然無公害山珍食品,很受消費(fèi)者青睞,既是治濕疹、皮膚病的特效藥,也是上等的佳肴。因而常常成為人們拜訪親朋好友的難得禮物,城里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。
周墩村群眾更是將其作為冬季增收的一個項目來加工制作,一戶就是一個小作坊。秋收剛過,苦椎果成熟,掛滿枝頭,全村婦女悉數(shù)上山,滿山遍野地搜索,每天都能拾揀個滿滿當(dāng)當(dāng)?shù)囊换j筐?!拔羧丈截洺蔀槌鞘姓淦罚标悓O旺說,每每這個季節(jié),周邊城市及浙江等地客商就會前來收購,每公斤價格在30元左右。采收加工鴛鴦果已成了周墩村群眾冬季增收的渠道之一,僅此一項,每個農(nóng)戶少則收入千余元,多則五六千元,全村群眾冬季增收達(dá)10萬到20萬元。
制作方法
鴛鴦果的烹調(diào)方法是,把鴛鴦果干浸入水中洗凈后,再放入沸水中,直至軟化后撈出;下鍋爆炒,佐料簡單,就是鹽巴、味精、紅酒、醬油,愛吃辣的朋友可以放辣椒醬。是一道純天然、無污染的綠色食品。如今,這道農(nóng)家小菜在都市的許多酒店、菜館也可以覓到她的行蹤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