紅河黃牛干巴的基本介紹
紅河迤薩小黃牛干巴,最早就是當地傣族和仆拉人(彝族支系)的一種上等食品。人們把當地飼養(yǎng)的小黃牛宰殺后,選用精肉切成條,放入食鹽、辣椒、花椒、茴香子、再兌上少量白酒等佐料,放入盆中漚上兩三個小時再拿出來曬干就腌制成干巴。到田地里勞動,帶上一包冷飯,里面放著一塊烤熟的干巴,不用其它菜肴,冷飯下干巴,十分有味。
營養(yǎng)價值
牛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,氨基酸組成比豬肉更接近人體需要,能提高機體抗病能力,對生長發(fā)育及手術后、病后調養(yǎng)的人在補充失血、修復組織等方面物別適宜。寒冬食牛肉,有暖胃作用,為寒冬補益佳品。中醫(yī)認為,牛肉有補中益氣、滋養(yǎng)脾胃、強健筋骨、化痰息風、止渴止涎的功效。適用于中氣下陷、氣短體虛,筋骨酸軟、貧血久病及面黃目眩之人食用。
產品特點
色澤好,味道香!據專業(yè)人士講,本土小黃牛一般生長在海拔200米至800米之間的河谷地帶或半山梁子,超越這個范圍,其味就大大遜色。這種本土小黃牛肉,無論是小炒、爛烀,味道都比其它地方的高出一籌。
歷史民俗
牛干巴是云、貴、川、渝等地常見的一種牛肉腌制食品,以云南最為常見,并為云南回族人最為普遍腌制和食用。牛干巴是云南回族人于每年秋冬時節(jié)選取肥壯肉牛的后腿等部位的優(yōu)質牛肉,輔以適量食鹽、花椒等調料,采用搓揉、腌漬、晾曬、風干、煎炸等工藝,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種牛肉食品。漢族人每年冬季宰殺肥豬,供過年食用,號稱“年豬”?;刈迦艘蛞了固m教規(guī)禁食豬肉,故只宰殺牛、羊等作為肉食來源?;刈迦擞诙驹讱⑷馀V?,為保留方便,便將部分牛肉加鹽,搓揉、風干,以供陸續(xù)食用,久而久之,便形成了牛干巴的腌制傳統。
紅河黃牛干巴的制作方法
先將牛干巴切片,厚薄適度,取適量食用油下鍋,將牛干巴下鍋,開中火熱油,同時用菜鏟翻炒,待油熱放入干辣椒段,繼續(xù)翻炒,待牛干巴變色、香氣外溢,即可起鍋食用。
品嘗吃法
油炸牛干巴是牛干巴最普遍、最典型的吃法
配料:
牛干巴150克干辣椒段、食用植物(調和油)各適量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