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包裝設(shè)計是要講故事還是擺事實,從達爾文進化論的角度來看,較之?dāng)[事實,人類是不是更喜歡聽故事呢?
下面我們回顧一下人類的歷史,并假設(shè)一個命題最初的人類分為兩個部落,一個叫講故事部落,另一個叫擺事實部落,那么,會怎樣呢?
擺事實部落的首領(lǐng)托尼對他的子民說:喂,大家不要嘀咕了。如果不幸遇到獅子,你們要做哪些事情去擺脫危險呢?接著,他列出了10件大事。
與此同時,叢林中幾英里之外的地方,講故事部落的領(lǐng)袖菲爾說:嘿,兄弟們,我有沒有講過我年輕時躲避獅子的故事呢?然后,他繼續(xù)講述自己的故事,所有的子民都在全神貫注地聆聽。
后來,這兩個部落的子民都走進了叢林,遭遇到了獅子。當(dāng)危險發(fā)生時,講故事部落的子民立即回想起菲爾如何躲避獅子的故事,他們模仿了菲爾的行動,結(jié)果逃離了危險,并幸存下來。
同時,擺事實部落的子民看到了獅子,于是停下來思考:嗯,我現(xiàn)在應(yīng)該做的10件大事到底是什么呢,順序又是什么呢?他們努力回憶的時刻也就是獅子吃掉他們的時候。于是,他們的基因消失了。最后,整個部落也隨之消失。如今,可以說,我們都是講故事部落的后裔。
如果我們都是講故事部落的子孫,而不是擺事實部落的后代,那么,這對于講故事部落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有什么意義呢?
本杰明·富蘭克林曾經(jīng)說過:說給我聽,我會忘記。擺給我看,我可能會記得。讓我參與,我才會明白。這就是講故事部落中優(yōu)秀成員的必做事項。你必須講述一個聽眾也可以參與其中的故事。
我們?nèi)祟惾绾芜M行信息串聯(lián),才能讓自己陶醉其中,且記憶猶新呢?故事精彩與否,是不是觀眾理解、欣賞、積極反應(yīng)并銘記在心的關(guān)鍵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