嵐皋臘肉的基本介紹
嵐皋臘肉取自當?shù)剞r(nóng)戶以富含鋅、硒微量元素的雜草和山泉水喂養(yǎng)而成的本地土豬,加工流程秉承傳統(tǒng)烘炕工藝,配以天然香料及多種調(diào)料、輔料精心熏制而成,并采用現(xiàn)代科學(xué)方法包裝。
營養(yǎng)價值
1. 臘肉中磷、鉀、鈉的含量豐富,還含有脂肪、蛋白質(zhì)、碳水化合物等元素
2. 臘肉選用新鮮的帶皮五花肉,分割成塊,腌漬,再經(jīng)風干或熏制而成, 具有開胃祛寒、消食等功效。
歷史民俗
據(jù)記載,早在兩千多年前,張魯稱漢寧王,兵敗南下走巴中,途經(jīng)漢中紅廟塘?xí)r,漢中人用上等臘肉招待過他;又傳,清光緒二十六年,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避難西安,陜南地方官吏曾進貢臘肉御用,慈禧食后,贊不絕口。加工制作臘肉的傳統(tǒng)習(xí)慣不僅久遠,而且普遍。
制作方法
嵐皋縣的臘肉制作并不復(fù)雜,但也講究方法。臘月殺豬以后,將豬肉砍成10公分左右寬的肉條,以棕葉、稻草之類串好,待鮮肉余溫未盡時,便要將在鍋里炒好的鹽、花椒、桂皮、八角等香料,涂抹在肉條上,抹鹽和香料時肥淡瘦濃,將抹好鹽的肉條放在陶缸或木制器皿里面中,肉皮朝下,層層疊壓,最好用蓋子蓋上。兩三天后把器皿里的肉上下翻一下,一個星期以后,見缸底鹽水滲出,便可上吊熏炕。
嵐皋臘肉的品嘗吃法
吃時需要把臘肉浸泡在淘米水中,用稻草搓洗凈后才可下鍋。臘肉的作法法多,可蒸可炒,一般的方法是先在鍋里用水煮,煮好后撈起晾干,切成片、條、塊,或炒或蒸或沌,都別有一番風味。還有的把洗凈的臘肉在蒸籠里蒸,出籠后連皮帶瘦肉切成薄片,一時香味四溢,沾點“霉豆腐”直接食用,叫“案板肉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