昭通竹蓀的基本介紹
竹蓀是寄生在枯竹根部的一種隱花菌類,形狀略似網(wǎng)狀干白蛇皮,它有深綠色的菌帽,雪白色的圓柱狀的菌柄,粉紅色的蛋形菌托,在菌柄頂端有一圍細致潔白的網(wǎng)狀裙從菌蓋向下鋪開,被人們稱為“雪裙仙子”、“山珍之花”、“真菌之花”、“菌中皇后”。竹蓀營養(yǎng)豐富,香味濃郁,滋味鮮美,自古就列為“草八珍”之一。
營養(yǎng)價值
1.竹蓀含有豐富的多種氨基酸、維生素、無機鹽等,具有滋補強壯、益氣補腦、寧神健體的功效;
2.補氣養(yǎng)陰,潤肺止咳,清熱利濕;主治肺虛熱咳、喉炎、痢疾、白帶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等病癥。
3.竹蓀的有效成分可補充人體必需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,提高機體的免疫抗病能力;
4.竹蓀能夠保護肝臟,減少腹壁脂肪的積存,有俗稱“刮油”的作用,從而產(chǎn)生降血壓、降血脂和減肥的效果。
產(chǎn)品特點
竹蓀作為菜肴,具有一種獨特的無可比擬的清鮮風味。其質(zhì)地脆嫩疏松,能夠飽吸鮮湯汁,使味道愈見鮮美而爽口。
歷史民俗
竹蓀入饌,始見載于唐代段成式《酉陽雜俎》。南宋陳仁玉《菌譜》,明代潘之恒《廣菌譜》等均有記載。清代《素食說略》“竹松”條記載較詳:“或作竹蓀,出四川。滾水淬過,酌加鹽、料酒,以高湯煨之。清脆腴美,得未曾有。或與嫩豆腐、玉蘭片色白之菜同煨尚可,不宜夾雜別物并搭饋也。”
昭通竹蓀的品嘗吃法
一、將干竹蓀50g用溫水泡10分鐘,洗凈,切成一寸左右,將排骨500g切成方塊形,和切好的竹蓀一起放入鍋中,加入550g100℃的熱水燒20分鐘后加入鹽,味精即可食用。
二、將干竹蓀50g用溫水泡10分鐘、洗凈,把切成很碎并加有鹽和味精的細豬肉放入竹蓀的空心中,一條條擺好,蒸25分鐘后,等50℃時切成方塊即可食用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