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山糟魚的基本介紹
梁山糟魚是山東省濟(jì)寧市梁山縣的特產(chǎn)。糟魚是梁山的傳統(tǒng)名吃。糟魚骨酥刺面,味鮮可口,牙口不好的老年人最愛吃。黃河沿岸的居民都會(huì)做這道美食,尤以梁山糟魚最負(fù)盛名。
營養(yǎng)價(jià)值
每100克鯽魚所含營養(yǎng)素如下:熱量 108.00千卡,蛋白質(zhì) 17.10克,脂肪 2.70克,碳水化合物 3.80克,膽固醇 130.00毫克,維生素A 17.00微克,維生素B1 0.04毫克,維生素B2 0.09毫克,煙酸2.50毫克,維生素E 0.68毫克,鈣 79.00毫克,磷193.00毫克,鉀290.00毫克,納41.20毫克,鎂41.00毫克,鐵1.30毫克,鋅1.94毫克,硒14.31微克,銅0.08毫克,錳0.06毫克等,營養(yǎng)非常豐富。
產(chǎn)品特點(diǎn)
“糟而不糟”,所謂“糟”,是說魚的鱗、骨、刺爛熟酥面,所謂“不糟”,指魚體完整,魚肉爛而筋硬、耐嚼。
歷史民俗
清朝康熙年間秀才、雍正年間舉人、乾隆年間進(jìn)士鄭板橋(公元1693-1765年)知范縣(故城在今梁山縣趙堌堆鄉(xiāng)范城村附近)時(shí)曾以糟魚佐酒,并留下贊美詩一首:
做宦山東十一年,
不知湖上鯽魚鮮,
今朝嘗得君家味,
一包糟魚勝萬錢。
梁山糟魚的制作方法
原料
鯽魚、蒜編(曬干的蒜葉)、花椒、鹽、水
步驟
將魚收拾干凈,但不用去鱗,然后支起一口大鐵鍋。支架很簡單,用三摞青磚,鼎立放開,放上鍋就可以了。然后將蒜編(干的大蒜莖葉)用水洗凈,鋪在鍋底,然后將魚頭尾相靠,逐一碼放,每放一層,即撒上一層鹽和花椒。魚全部碼完后,將水稍稍漫過魚即可,蓋上鍋蓋,就可以在鍋下燒。做糟魚要用慢火(文火),時(shí)間要長,做糟魚一般用木柴燒火,三兩個(gè)時(shí)辰過后,香味撲鼻,此時(shí)熄掉明火,用暗火(木炭火)“溫”,待到第二天早晨,打開鍋蓋,滿鍋糟魚才真正作成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