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安玉雕的基本介紹
華安玉雕是福建漳州華安縣的特產。
華安玉,古稱茶烘石、九龍玉、九龍璧,因其花紋如行云流水,性狀酷似碧玉而得名。其石質地細膩、玉質溫潤、古雅斑駁,同時石質堅硬,以紅、綠、白和黑四色為主。它的自然美和滄桑感遠是其它巖石類無法比擬的,早在清代乾隆年間已被用來雕刻貢品,近幾十年隨著工藝的進步,依色取巧,因材施藝,以圓雕、鏤雕、浮雕、巧雕等多種技法,創(chuàng)作出各種各樣的觀賞品。華安玉2000年入選“中國十大國石候選石”,2014年,華安玉雕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,成為“華安三寶”之一。漳州的華安縣也因此榮獲了“中國玉雕藝術之鄉(xiāng)”、“中國觀賞石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
華安玉,因其色彩花紋猶如蛟龍飛舞,也稱華安九龍璧,早在唐、宋年間就作為美玉進貢朝庭。其材質獨特,品種繁多,玉雕集雕、刻、塑等技藝于一爐,具有實用性、裝飾性和藝術性,產品有:工藝品、建筑裝飾、保健品、高級板材等四大系列、200多個品種。在人民大會堂等國家的重要場所都擺放華安大型玉雕代表作品。
華安玉雕是中國民間雕塑工藝中一種新興而普及的優(yōu)秀特種造型藝術,集雕、刻、塑技藝于一爐,具有實用性、裝飾性和藝術性。華安玉雕藝術是經過近10年來藝師的辛勤勞動和創(chuàng)造逐漸形成的。它因材施藝,依色取巧,以園雕、鏤雕、浮雕、薄意雕等多種技法,創(chuàng)作出精美絕倫的特種工藝美術品。
華安玉料從礦山采來是不規(guī)則的,藝師們在雕刻前按照玉料的形狀、大小、質地、色彩的特點進行構思設計,打好腹稿,確定雕刻的題村,取勢選型。由于自然玉料的色彩分布毫無規(guī)則,藝師們根據(jù)不同的玉色,雕鏤不同的形體。
華安玉雕藝術已達到較高境界,其作品精美絕倫,品種繁多,創(chuàng)作題材廣泛,涌現(xiàn)出許多出名的工藝師,如馬力、陳莎等。如今,華安玉雕隊伍已達2000多人,華安職校開設玉雕藝術專業(yè)招收學員,幾年來共招生一千多人。
華安縣委、縣政府把華安玉作為龍頭企業(yè)和支柱產業(yè)來抓,已開發(fā)出高級建筑裝飾板材、實用保健工藝品、雕刻藝術品和石玩珍品等四大系列產品。全縣現(xiàn)有88多家華安玉生產廠家,從業(yè)人員2000多人,年產值上億元,產品遠銷國內外。
營養(yǎng)價值
華安玉含有多種有益人體的鍶(Sr)、鋅(Zn)、錳(Mo)等微量元素。以華安玉制作玉涼席、玉座墊、玉拖鞋、玉枕等,能起到滋潤肌膚、舒筋活絡、涼血清神等保健作用。以其制作茶具、餐具、咖啡壺等,同樣具有很高的保健性能。
產品特點
華安玉雕具有密度高、吸水率低、抗耐磨等特點,更有奇特的造型,紋理色彩變化莫測。此石多為雙色石和多色組合石。石質細膩似玉、光滑油潤、紋理清晰,造型多樣,形象石、景觀石、色彩石、圖案石、抽象石,各式俱全,集柔美、秀美、壯美于一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