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山四葉參的基本介紹
泰山四葉參又名羊乳、泰山參,為泰山名藥之一。屬桔??泣h參屬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生于泰山深處的巖石縫隙、陰濕山溝、山坡林蔭中。蔓長1米,花單生于枝梢或葉腋,葉四片對生,故名四葉參。根塊個大似胡蘿卜,外皮粗糙、黑黃色,有清熱解毒、祛痰鎮(zhèn)咳、強壯滋補的作用。浸泡白酒,常飲能舒筋活血、健身補氣,被譽為“泰山之寶 ”。
營養(yǎng)價值
泰山四葉參含多種維生素、皂苷、多酮、齊墩果酸及50種揮發(fā)油。主要以根入藥,具有養(yǎng)陰潤肺,益胃生津等功能。主治身體虛弱,乳汁不足,肺結(jié)核,肺膿腫,癰瘡腫痛,乳腺炎等癥。對消除疲勞、補氣增氧效果明顯。據(jù)現(xiàn)代醫(yī)學(xué)研究,其中黃酮類成分具有解毒作用。經(jīng)藥理研究分析還具有顯著的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和抑制鏈球、流感菌及平喘、鎮(zhèn)咳等作用。
歷史民俗
據(jù)一九三九年出版的《泰山藥物志》載:本品即人參,泰山產(chǎn)者每年生四葉而花,故得名。其效能較長白山人參大十倍,見者寶之。惜哉!今也則無矣。相傳:泰山之陽懸空寺,住徒僧二人,徒兒上山挑水,常與一童玩耍,被僧碰見,心想:寺周皆無人煙,孩童定是傳說中的千年參娃;童走,僧隨至崖,果為千年四葉參,挖回煮之。僧離寺邀朋,徒聞香食之,恐師責(zé)備,湯澆寺院欲逃。忽聽一聲巨響,寺慢慢升空,僧歸來,望寺莫及。徒因食千年參娃成仙矣。
品嘗吃法
(一)燉服。將人參切成2cm薄片,放入瓷碗內(nèi),加滿水,封密碗口,放置于鍋內(nèi)蒸燉4~5小時即可服用。
(二)嚼食。以2~3片人參含于口中細嚼,生津提神,甘涼可口,是最簡單服用方法。
(三)磨粉。將人參磨成細粉,每天吞服,用量視個人體質(zhì)而定,一般每次1~1.5克。
(四)沖茶。將人參切成薄片,放在碗內(nèi)或杯中,用開水沖泡,悶蓋5分后即可服用。
(五)泡酒。將整根人參可切成薄片裝入瓶內(nèi)用50~60度的白酒浸泡,每日斟情服用。
(六)燉煮食品。人參在食用時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,如果將人參和瘦肉、小雞、魚等一起烹燉,可消除苦味,滋補強身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