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義灣柿餅的基本介紹
孝義灣的柿餅在全國久負盛名,還遠銷東南亞、朝鮮等,成了孝義鎮(zhèn)乃至商洛的名片。
孝義柿子是陜西孝義著名的漢族小吃,先削去柿皮,再放在太陽下曬,曬軟后反復捏勻,繼續(xù)曬,反復多次后收藏在大缸內。第二年春天,便可開缸食用。 特點:柿餅核少、個大、油質重,結的霜潔白雪嫩,回味綿甜細潤?!扒锼臼亮?,紅遍南北秦,結柿不須問,孝義第一品”。這首小令就是贊美久負盛名的孝義柿餅的。
產品特點
柿餅核少、個大、油質重,結的霜潔白雪嫩,回味綿甜細潤
歷史民俗
“孝義灣”很早以前叫“孝爺灣”,因民風淳樸忠實厚道而得名。清朝道光年間,這里出了一個孝義之士,叫陳興義。他對癱瘓在床的父親相當孝敬,專門請人做了一個木輪車,推著父親轉了幾個省。夏天用一把棕葉扇給父親搧涼趕蚊子,冬天脫光了衣服給父親暖被窩。他的善行被十里八村口口傳送,不知怎么就傳到了州官的耳朵里。但耳聽為虛,眼見為實。州官決定到“孝爺灣”去看看這位大孝子,可去了以后才知道這個陳興義孝敬的并不是自己的生身父親,而是已經遇難的結義兄弟的父親,遂倡導人們都來效法劉興義,并把“孝爺灣”改為“孝義灣”。陳興義家里很窮,州官去了以后,他就用柿餅來招待。州官第一次吃到“孝義灣”的柿餅,覺得很好吃,不僅餅大、核少、瓤軟、滑爽、忒甜,結的霜也潔白雪嫩,回味綿長,就帶了一些。后來州官常常到陳興義家里來,給了陳興義家里很大的幫襯。陳興義也常常給州官送去些柿餅。州官把這柿餅當做稀罕之物,用它來待客和送禮。送來送去就送到了慈禧太后那里。慈禧太后吃了孝義灣的柿餅后大加贊賞,問了出處,招見了州官,并傳令下去,讓把孝義灣的柿餅作為貢品。
制作方法
孝義柿子 制法:先削去柿皮,再放在太陽下曬,曬軟后反復捏勻,繼續(xù)曬,反復多次后收藏在大缸內。第二年春天,便可開缸食用。
